您现在的位置:程序化交易>> 程序化交易>> 程序化要闻>>正文内容

程序化交易只有不断优化,没有永久圣杯[程序化要闻]

期货市场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日渐成熟,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精力投入到量化交易模型的研究上来。在日前永安期货主办的“2012年首届量化投资国际峰会”上,与会专家均认为,持续盈利的模型可以作为量化与程序化交易者追求的目标,但恐怕永远无法成为现实。

    “在我的‘悍马定律’中,第一条就是世界上没有交易‘圣杯’。”知名投资人、“悍马”理论创造者冯正平表示,市场行情在不断变化,国内期货市场2008年前的行情特征与之后的特征就很不一样。一些原来赚钱的模型后来全部都不赚钱了,而有一些模型2008年以前是亏钱的,后期又赚钱了。

    “就像我们造一个工具,是拿来切菜的还是砍骨头的,还是拿来修指甲的,这个要想清楚。”冯正平认为,投资者在设计模型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,首先要想清楚设计的模型是用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中。

    “期货投资中没有‘圣杯’,程序化交易也没有‘圣杯’,程序化交易员要考虑的是如何不断完善自身的策略。”基于多年期货量化交易的经验,上海泛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国强认为,程序化的本质是给自己的交易列出一系列规矩,让自己的交易更有规则,并利用计算机提高交易速度,其中成败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处理。“利用程序界定、评价和预测未来的收益,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,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,才是程序化交易的灵魂”。

    普天投资机构创始人吴转普也表示,程序化交易不可能存在“圣杯”。“不可能做出一个可以让交易者终生受益的模型。”他认为,量化交易不应该仅仅被看作对数据的发掘、验证,或者仅从数据变化本身寻找盈利的秘诀,而要加入对基本面变化的理解与调整。基本面、技术面以及市场参与者结构的变化,都应该被纳入到量化交易的参考因素中。

    “这些因素都在不断变化,因此交易程序也需要不断优化。”吴转普表示,在国外一些成熟的投资公司中,80%—90%的工作人员是在做量化模型的建模、数据处理工作,交易执行人员比较少。由于要处理庞杂的数据,在量化交易中,团队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。期货公司等专业投资机构,配备了众多数学和计算机专业人才,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模型,“这正体现了金融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”。

    即使在高性能硬件与软件结合的高频交易领域,也不存在可以长久不变的“交易圣杯”。高频交易策略对技术要求比较高,在网络速度、硬件反应速度以及网络监测等方面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。而高频交易背后的逻辑结构相对来说是简单的,盈利率比较高,有些策略在三年之内运行会比较适用。但是,在市场中采用同种高频交易策略的数量增加之后,交易者必须对策略加以改进。作为高频程序化交易者,Cyc partner公司创始人柳峰介绍说,高频交易者对市场的监测,以及对策略的修改一直不曾停止,“只有不断发现并保持自己的比较优势,才可能在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盈利”。(
 


【字体: 】【打印文章】【查看评论

相关文章

    没有相关内容